“物以稀為貴”。放在如今的中國旅游市場來看,同樣如此。從天津“騎鵝公社”到各地的老建筑改造,文創之風席卷大江南北。文商旅資源的融合發展正是符合這一特性,無論是從產業政策還是從行業引導方面來看,文商旅資源的融合發展對地方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比擬的推進作用。 在此背景下,韶關老城區文商旅跨界融合度不夠的情況凾待加快改變。
一、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資源和景點開發缺乏整合。近年來韶關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旅游資源和景區(點)的開發建設,但老城區的旅游基礎設施、景觀環境、城市生態環境及人文環境等旅游大環境,都還未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不少旅游資源和景點因周圍環境不協調和不配套,利用和發展均受到很大的影響。如:風采樓、太傅廟周邊。政府在旅游資源系統整合和整體形象宣傳及推介等服務開發上的投入不足。
(二)文化內涵有待豐富。我市現有的旅游產品推廣沒有全面系統的品牌規劃和市場策劃,營銷與市場推廣策略、資源、步調有待整合。例如公眾對于老東街的認知逐漸淡忘,尤其是百年東街拆除重建后,造成現有的城區旅游資源相對較散、小、弱,沒有大型景區的宣傳帶動。從旅游的線路看,目前老城區的旅游吸引力逐步減少,或者說已經沒有吸引力。
(三)要素結構不合理。韶關城區在“游、購、娛、行、吃、住”方面,未能滿足現代旅游發展的需求。在“游”方面,民俗風情、歷史文化旅游開發的程度不夠,使旅游線路一方面尚未完全將韶關歷史風情體現出來,另一方面目前僅僅是陳列式的觀光旅游,屬于基礎層次的旅游產品開發,對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在“購”方面,盡管擁有諸多的老字號商鋪和步行街、特產街等為代表的專業市場、商業街,但所銷售商品都是比較普遍的,缺乏地方特色的商品,故旅游者購買的欲望不高。在“娛”方面。旅游活動中基本上以靜態的陳列式展示為主,缺乏動態表演式的內容,更不要說具有可參與性的娛樂項目。在“行”方面,地處韶關最具特色的老城區,地窄人多,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的增多,道路交通、停車場等旅游基礎設施不配套等問題日漸突出,難以滿足現代旅游業發展的需要。風采樓周邊沒有停放旅游大巴的停車場,停放小車的停車場也是一位難求,也沒有行李寄存處等設施,都在一定情況上抑制了旅行社或自駕車游客前往的欲望。
二、對策建議
(一)整合全市資源,打造“韶州古韻”品牌
從全市層面綜合分析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機遇和優勢、面臨的挑戰,結合韶關市舊城提升的目標定位和總體規劃要求,找準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的結合點,確立發展的重點和主要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做到“想好了再干,不大拆大改,避免同質化”,做到既保留古韻風采,又能有效提升老城區商業環境、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二)堅持規劃引領,構筑活化提升總格局。做好“韶州古韻”品牌文化、產業、旅游、交通等規劃。摸查匯總活化提升文化資源,分類整理建立文化資源數據庫,進行文化規劃。從資源優勢出發,確定活化提升主導產業,引導傳統商貿服務業升級,逐步疏導老舊加工批發業等低端低值行業退出活化提升區,進行產業規劃。結合歷史文化景觀與特色商貿資源,進行旅游規劃。規劃完善區域旅游商業交通體系,合理規劃建設停車場及交通接駁系統,完善片區之間的路網建設,科學合理融合和分流市民日常生活交通與旅游商業交通及重要區域內外交通,進行特色交通規劃。編制活化提升區各片區微改造策劃,明確相關地塊更新導則,進行城市更新規劃。同時,可借鑒浙江嘉善甜蜜小鎮的建設經營模式,將老城區專業市場打造為年輕人喜愛的專業小鎮。
(三)擴大宣傳力度,講好韶關民俗、歷史故事。通過組織大型活動提高“韶州古韻”文商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依托旅游企業的優勢,整合主題酒店、餐飲、購物等各項資源,打造全新的休閑美食度假產品。如:整合游覽韶關文化景點與廣州有較強互補性的廣東其他旅游元素,如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等,組合成一條具有嶺南特色,動靜相結合的線路。講好韶州故事,挖掘千年韶州歷史文化、現存古跡、老街巷、老建筑、老字號以及一些不復存在的歷史建筑資源,將人文歷史、特色建筑、文化資源、空間環境、視覺環境有機結合進行整合,分類挖掘各界名人文化史跡、逸聞趣事、生活典故等,寫好故事腳本,形成人們想了解的“韶州故事”。培養能講好韶州文化故事的講解員,重視講解員(導游)的培訓,提高講解員上崗的門檻,注重培養能從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生等方面宣傳韶關“正能量”的金牌講解員。讓游客能夠獲得很好的旅游體驗、印象深刻然后口口相傳,從而把“韶州古韻”變成游客游韶關的必選項目。
(四)創新管理與服務,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創新管理與服務,由政府充實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內涵,推動旅游、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等功能的積極融合,形成規模后引入市場管理模式,在推進文商旅融合中注重植入文化旅游的要素。注重目標人群的研究,既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打造,也要符合現代人們的喜好。既要滿足50后60后懷舊人群的需求,也要符合80后90后新生群體的消費模式。在修舊如舊、保留原貌的基礎上,引入有助旅游開發的文化旅游創意行業,如特色精品民宿、文化展覽體驗、文藝沙龍、演藝娛樂、手信和特色餐飲、旅游工藝設計等業態,設計打造商都城市文化符號,逐步形成文化旅游創意街區。在達成一定規模后引入市場管理模式,由國資管理部門主導引入市場結構,通過市場機制模式強化運作力量,深化品牌運營。在此基礎上,通過“講故事”把各景點“無中生有”地串聯起來,打造“一街、一景、一名人、一美食”,形成一個“與常態化不一樣的體貼”,充分展現韶關風情,讓游客“能來、呆得住、愿意再來”。
完善配套設施。借鑒浙江嘉興“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把城區區域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規劃建設。立足旅游整體建設的需要,完善城市交通、市政等基礎設施,理順旅游交通組織,創建城市標識系統,更新改造高速出口、公交、火車、碼頭、景區等重要門戶,完善公交系統的建設,使更多的公共資源可以通往景點景區。同時,借助城市公共服務,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重點完善公共廁所、停車場、城市休閑綠道、交通標牌指示、信息咨詢、行李寄存處、安全救援和旅游投訴等方面,發展城市自助游信息系統,從而增加自由行的數量。以宜游城區為目標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和文化休閑娛樂設施,建設一批有利于延長游客逗留時間、使游客住下來的項目,如:地方文化節目、歌舞餐廳、主題文化特色酒店,以及旅游購物、創意體驗、美容養生、古玩、酒吧、休閑茶道、休閑足浴、夜排檔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街區。
(五)加強常態管理,明確責任范圍。解決過去存在的“重建設、輕管理”問題,加強旅游市場的常態化管理和維護,加強景區業態的引導,避免“自生自滅”,維護品牌效應。積極構建誠信旅游,通過約談企業負責人、發布出游警示、重大服務質量網上披露等方式,切實維護游客合法權益。大力倡導文明旅游,加大文明旅游宣傳引導,通過開展文明旅游宣傳,提高市民游客文明素養,落實導游領隊文明旅游引導責任,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