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芙蓉新城建設以來,取得成效顯著。但是,作為韶關發展的先行地,如何筑好巢穩住鳳,吸引并留住人才,完善生活服務配套建設,是新城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生活服務配套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鐘擺、候鳥式職住分離,影響人才落戶。發展中的芙蓉新城,每天往來新城與老城間近10萬人次,遠途人員較多。據調研,有三分之二工作人員每天往返耗在路上的時間大約1-2個小時。芙蓉新城公交線路還沒有真正實現新城內各區域間的快速通達,相關服務設施起不到應有作用,沒有真正聚集人氣。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城的發展,影響商業體和高端人才落戶。
(二)教育、醫療、養老、購物等規劃建設滯后。新城的教育與規劃建設相對滯后,優質基礎教育設施少。雖然改擴建了東崗小學太陽城校區,新建了韶關實驗中學和在建的恒大小學,但是,新城可以方便公立就學的僅為東崗小學太陽城校區,缺少公立的初中和高中,韶關實驗中學為私立學校,費用高昂。目前,隨著新城的發展,居住就業的人員越來越多,學生生源增加,但是學校建設沒有起色。從醫療上看,新城醫療資源幾乎為零,目前沒有一家像樣的大型醫院,加之高層次醫務人員短缺,與新城發展定位不匹配,造成新城居住就醫不便。從社區生活看,城市規劃沒有考慮不同群體的生活需求,缺乏公共文化空間,就連菜市場都是極為不便。
(三)文化氛圍的缺失,影響人才留居的意愿。新城南來北往的人員聚集,往往帶有各自地域特點,缺乏與之匹配的生活、休閑、娛樂以及由此方式形成的營商平臺,極大的影響了人才留居的意愿。
二、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環境建設,增強聚集效應。
建議合理規劃新城發展建設和生活服務環境布局。大力推進產城融合進度,增強聚集效應,形成真正的產業和城市融合發展。建議市政府組織由規劃、建交、教育、衛計、發改委、財政、人社等多部門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完善規劃,制定適當的政策,對新城內候鳥式往來的高端人才解決兩地分居、為另一方提供就業崗位或采取工作對調等問題;盡快建立完善便利宜居的環境,筑好巢、穩住鳳。建議市規劃、建交部門加快啟動芙蓉新城直達市區以及芙蓉新城各區域間通達的公交線路規劃建設。
(二)加強對住房、教育、醫療、養老、購物等規劃建設力度。建議探索承建廉租房、公租房,推行青年公寓、專家公寓的住宅方式,提升居住環境的舒適度,完善筑巢工程。在預留小區,實現蔬菜基地+統一配送+連鎖化網點供應模式,做好服務配套建設。同時,按照規劃建設配套學校,市政府統籌優秀的教師隊伍惠顧新城,補充新城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加快對沒有完善配套的居民區進行非經營性配套設施的補建,并增設幼兒園、初中和高中,同時建成活動空間。借鑒國外醫學理念,提高疾病預防、醫療診治水平。鼓勵高層次醫務人員赴新城開展就診服務。建設老人喜歡的運動、書畫、健身、旅游、器樂等活動載體,按照“十三五”提出的養老設施建設目標,實施多元化養老,形成有效互補,解決其后顧之憂。建設配套的會展中心、高端酒店、文化場館以及購物中心,提高新城的吸引力。
(三)依托現有資源,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
建設區域特色、營造濃厚人文氛圍。聘請行業資深專家,定期或不定期到芙蓉新城,舉辦論壇、召開會議,將芙蓉新城建設成文化、金融、創新集聚平臺,借助承辦音樂會、球賽、會展論壇等,吸引更多人員聚集,培育更多商機,增強居住于新城的人才的定居意愿。使芙蓉新城真正成為吸引留住“鳴鳳”的“暖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