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案由及建議:
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我市招商引資工作雖取得了可喜成績,但大項目落地不多,招商成效與預期仍存在差距。必須采取提高招商實效和爭取上級支持兩方面雙管齊下,才能取得新突破。
一、存在問題
(一)項目落地存在困難。我市招商引資總體規模大,但落地項目不多、投資規模較小。近三年來,簽約項目679個,新開工項目310個,當年簽約當年落地的項目較少。近兩年來,簽約項目總投資額1271.77億元,實際完成投資額245.93億元,有效投資率19.34%。
(二)營商環境需要加強。表現在:簽約項目多,由于跟進不及時,服務不到位,實際開工率和投產率不高;各部門、各縣(市、區)協調性不夠,工作合力不足;由于土地征拆時間長,園區配套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有些項目從簽約到落地用時好幾年。
(三)政策有待優化落實。普惠政策多,專項政策較少,對重點培育產業,目前只有《韶關市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將于2021年7月到期),其他重點培育產業的專項扶持政策有的已過期,有的未出臺。同時政策落實方面有時存在兌現難現象,目前我市67條招商引資相關政策條款中,已兌現39條,未兌現28條。
(四)爭取上級支持不夠。多年來,我市招商引資主要是自己走出去招商,“跑部進京、跑省進廳”爭取上級支持的力度不夠,因此靠一己之力難以招來大商優商。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以后,我市在引進項目方面受到更多限制,招商工作面臨更大挑戰,在缺乏上級統籌規劃的情況下,企業來韶投資的意向并不強烈。
二、對策建議
要堅持提高招商實效和爭取上級支持雙管齊下,助推我市經濟發展。
(一)注重招商實效
一是轉變工作思路。招商引資成效如何不但事關韶關發展還直接關系到大家的“錢袋子”。招商引資通俗講就是求財,求財最終是求人,求人就得舍下面子。要有耐心和毅力,盯上的項目就要千方百計、鍥而不舍、竭盡全力去爭取。
二是突出質量優先。要明確招商目標,重點圍繞科技型、創新型、智能型產業招商,不招少招落后產能、夕陽產業、傳統產業,不以數量論英雄。在積極招引龍頭項目和新興產業的同時,引進一批能發揮配套作用的優質中小企業,形成鏈式招商發展格局。
三是成立工作專班。實施“一把手”工程,成立招商引資工作專班,統籌協調項目簽約、落地、開工、投產各個環節。重大項目一有眉目就要安排專人跟進,項目不落地投產決不換人。建立項目跟蹤事前、事中、事后責任追究制,要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開刀,對于那些因敷衍應付和服務不到位造成項目落地難甚至流產的,要嚴格問責。同時,要樹立大局意識和組團招商意識,堅持“項目適合去哪里就去哪里”,統籌各園區、各縣(市、區)招商工作。
四是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的好壞決定招商引資的成敗。要牢固樹立人人都是營商環境、事事關系營商環境的意識。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勇于創新。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要向先進地區尤其是相鄰的贛州、郴州學習。要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堅決避免直接干預市場、干預企業;要盡快修訂完善招商引資專項優惠政策,不折不扣抓好落實;要加大園區基礎設施投入,建設標準廠房,強化集約用地,切實凈地出讓,進一步降低水電氣等要素的價格。
五是做好穩商扶商。要充分發揮好本地、異地商會以及行業協會的特殊作用,為培育和發展現有企業做好支持。繼續發揮好市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的優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各種實際問題。要聯合地方金融機構,成立企業升級轉型金融基金,用金融賦能、以基金扶商。
(二)主動爭取國家和省級層面支持
韶關要想在經濟上實現跨越式發展,單靠自己招商引資遠遠不夠,還需以同樣的精力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方面下苦功。
1.主動爭取項目、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項目方面。建議國家和省從戰略高度,布局調整一些符合生態要求且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的項目到北部生態發展區尤其是韶關落戶,以增強我市經濟發展的造血功能和后續活力。
政策方面。爭取省出臺一系列支持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的財稅扶持政策,對符合生態功能定位的產業采取稅收優惠、財政支持等手段;呼吁建立省級環保指標市場化交易平臺,大力發展碳匯林業,建立綠色采購、綠色金融和綠色利益分享機制,降低北部生態發展區建設項目地方配套資金比例。
資金方面。呼吁省每年從珠三角發達六市新增地方財力中拿出一定比例,作為省級生態保護專項基金用于北部生態發展區建設;爭取省設立北部生態發展區生態保護指標體系,依照指標減少省稅收分成,增加生態補償比例,加大支付轉移力度。
2.與兄弟市抱團取暖推動共同發展
“一核一帶一區”戰略出臺后,北部生態發展區所在地市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大致相同。我們不能再單打獨斗,應跳出韶關,通過各種有效方式聯合北部生態發展區其他地市以及粵東西兩翼抱團取暖,通過爭取省制定特殊優惠政策、成立區域發展基金、創建區域發展平臺、建立區域交易專業市場、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對接等方面協同發力,推動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