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市湞江區吳禮和中心小學 民進湞江區聯合支部 周美連
【內容摘要】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常規之一,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延續和深化,也是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和環境,旨在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渠道。而傳統的英語作業內容封閉僵化,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作業的形式、目標、任務單一,只注重作業程式規范統一,強調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因此,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而細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其中尤為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業形式的設計。
【關鍵詞】英語作業 創新 設計
引言: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小學英語作業在布置上隨意性較大,作業形式單一乏味,抄抄、背背、機械練習較多,很少考慮學生的內在需求,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禁錮了學生的心靈。只有靈活多變,讓學生感興趣的作業,才能使學生產生內在的學習動力,發揮作業的積極作用。
一、小學英語作業的現狀分析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如果教師布置的作業依舊是一些簡單枯燥的平面化題目,學生就不再有濃厚的興趣,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目前小學英語作業主要有以下幾個共同的問題:
1.單一性:每節英語課一下課,教師就會布置學生抄寫課文的四會單詞或句子,或者是要學生背誦單詞和句子,長期下去,沒等教師布置作業的內容,全體學生竟象念順口溜一般,異口同聲地說出來了,從表面上看,師生之間配合默契,心領神會,但這種 “配合默契,心領神會”卻反映出學生對老師的作業布置早已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幾乎成了例行公事。有些差生干脆早早地就把老師還沒有布置的作業完成了,只講數量,不講質量。這樣枯燥的學習使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的英語作業是達不到老師預期的要求的,而且減弱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嚴重的會使學生產生厭倦、逃避的學習心理。
2.缺乏層次性:老師都是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每一個學生,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久而久之差生就抄其他同學的作業,形成了惡性循環。
3. 忽略性: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是要提倡聽、說、讀、寫并重的,然而在小學里大部分的教師和學生注重的卻是讀和說,忽略了最重要的方面,平時在課堂上可以聽到學生大聲的讀或者背誦課文,一考起試來,成績確不理想,這就是教師平時只注重聽說讀,沒有重視寫的后果。
二、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與類型
為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教師在作業設計時應力求以教材為依據,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促使學生靈活調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通過不同的方式、選擇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品嘗創新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
小學生喜歡有特色的,動手實踐的,有吸引力的,能發揮自已創造力的,聯系自已生活實踐的,自已跳一跳能夠完成的英語作業,所以做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考慮到盡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要,筆者認為,小學生們更喜歡一些既簡單有趣又能鞏固所學知識的個性化作業,所布置的作業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真正能達到教師所要達到的目的,能檢查學生所學知識的反饋,從而改進教學方法。根據筆者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經驗,對小學英語作業的布置分為以下幾類:
1.動口類作業
(1) 互動交流雙向式作業
小學英語一般從三年級開始開設,《英語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英語作業,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新課程下的英語作業定位于課堂的“深化”,即以任務為中心、以英語語言為載體,體現真實性、生活性、人文性,充分激發學生聰明才智與學習興趣,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綜合運用語言,促進學生富有個性、健康有效的發展。如,在學生們學習了三年級下冊的“unit3 How many ”一課后,學生們就掌握了對物品數量的提問表達用語,筆者布置給學生用英語來互相問對方的文具有多少,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并鼓勵學生用英語經常和自已的同學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們不僅得到了鍛煉口頭表達的機會,更為重要的是在同學之間建立了一種真誠和諧的關系。
(2)合作交流式作業
新課程標準要求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結合起來,創設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因而布置作業時筆者充分注意到了集體的作用。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小組合作完成,也可以師生合作,或家長與學生配合完成,每次英語課后讓同學們和父母開展對話,每次情況都記錄下來作為家庭作業,例如:在授完三年級上冊“unit2 Look at me 后,筆者布置了學生回家后用英文face, nose ear, mouth, finger, foot, leg, body, eye等單詞來描述自己的身體部位,又如:在學完了五年級上冊unit2 My week days后,讓同學們以小組的形式設計一份本周末的活動計劃,并在課堂上進行組的形式匯報。在這樣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悅自然會增加他們學習的勁頭。另外,我們的教材都設有一定的情景,與其讓學生死記硬背課文,倒不如讓他們組成對子把課文表演出來,這樣提供了學生充分發揮個性的平臺。例如:在教授完五年級下冊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后,筆者布置了學生課后一人表演動物的動作或模仿動物的聲音,另一位同學猜其表演動物的名稱,通過合作性集體學習活動,學生之間不僅可以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而且可以進一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得到培養,語言的交流也得到了強化,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3)自我表現式作業
小學生表演欲很強,人人都想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因此,每學完一課,筆者就讓學生把朗讀的單詞、課文利用錄音機錄下來,到校后再在全班播放,讓其余同學評講,并選出優秀者。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語音語調,聽過聽錄音的回放,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方面的不足,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英語產生更大的興趣,提高英語的語感,在錄音方面,他們都顯得落落大方,聲音響亮,中齒清晰,說得相當不錯。許多學生為了獲得同學的好評,在錄音前要反復朗讀許多遍,直至到熟讀能背誦的程度。同時,對話也可以運用這種方法,一人扮演多種角色。這一作業不但增加了學生開口說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作業的質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把學過的每歌曲唱給父母聽,把有節奏的歌謠說給父母聽或教父母唱,使他們在愉快并有節奏的歌曲中學習英語,寓教于樂。
2、動手類作業
(1)抄寫式作業
英語這門語言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讓學生鞏固所學的基礎知識,抄寫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例如,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要學好英語,就必須牢固地記憶單詞。要做到這一點,抄寫單詞的作業是不可少的。但要避免無質量肓目的重復抄寫,我們應該遵循學生“先快后慢”的遺忘特點來布置這類作業。剛接觸的新單詞可以多寫幾遍,在初步掌握的基礎上,再通過不定期的抄寫一到兩遍加強記憶,同時可以教給學生一定的記憶方法,可以根據音標記憶單詞或是利用加前綴或后綴的方法利用舊知學習新詞,例如學習sing這一新單詞時,可以讓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單詞singer,只要把后綴er去掉,就是新單詞sing了。又如,要學生根據教師給出的新單詞通過加減前綴或后綴來回憶舊知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抄單詞的同時,讓學生畫上相應的圖片,并涂上顏色,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抄寫單詞的興趣,但在抄寫單詞或句子時,不能盲目的抄,要以激發學生的英語興趣而設計作業。
(2)手工制做式作業
在“任務型教學中”,筆者曾設計過許多制作類作業,讓學生享受“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樂趣,制作類作業既可以讓學生復習和強化所學的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也體現了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在教授完祈使句后,我就要求學生為我校校園的各個場所設計英語警示牌,于是,學生們就為校園的綠樹上制作了“Don’t climb the trees”的標牌,在花壇旁掛上了“Don’t pick the flowers”的警示小牌,在垃圾簡旁放了“Put the rubbish in the bin”的警示牌,在樓梯的轉彎處有了“Don’t push!”的警示牌,筆者還要求學生利用兒童節,教師節,母親節,圣挻節等節日,讓學生自已制作英語賀卡,寫上真誠的祝福,送給自已喜歡的人,筆者的學生興致高昂,他們不僅運用了書上的祝福語,而且還摘錄并運用了其它的一些祝福語,如:“Best wishes for a happy New Year !””Keep your healthy!”等,筆者還借用了學生制作的許多圖片作為教具,學生所制作的卡片被利用后他們的心情都很很激動的,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筆者也幫助學生建立了“成功的自我意象”,被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動力,每個人都渴望被人承認,這種形式能讓學生勇于實踐,不怕犯錯誤,充滿自信的積極情緒。
(3)自主性收集式作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期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已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更為強烈”每人學生都有自身的的特點,自我發展的潛力。因此,筆者在設計課外作業時,就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及充分表現自我發展的空間,拋出了一項讓學生自已去找生活中的英語,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和敏捷度。去年,筆者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英語字母時,為了激發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筆者就設計了一項讓學生自由組合,自已動手,抄錄存在于生活中的英語,學生們興趣很高,經過一周的努力,色彩斑瀾的英語作業就擺在我的面前,令筆者大吃一驚他們抄錄了很多的生活標志英語,學生交給筆者一份滿意的作業,如:有的學生找了CCTV(中央電視臺)有的學生找了KFC(肯德基)WC(廁所)M(麥當勞)P(停車場)PULL(推)UP等等。通過這次作業,學生們發現:英語應用范圍如此廣泛,這也為他們今后的學習,開拓了好的局面。筆者在教學生們用英語說數字時,我就讓學生見到數字就用英語說出來,如:學生們見到車牌號,門牌號,電話號等等,此外,筆者還組織學生開展”生活英語大搜索活動“讓學生們留意收集和摘抄一些生活中的英語句子,自已動手抄錄一些所見的英語,如:“No Smoking ”(禁止吸煙) “ No Park(禁止停車),Take this way, please(請往這邊走)”等。
3.分層次式作業
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業往往會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學困生的課業負擔。因此,筆者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作業要求,既讓差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饑餓”之苦。筆者還根據教學目標將作業設計成A、B、C三個檔次。其中A類作業偏重于綜合能力的運用;C類作業偏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類作業則介于二者之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來選擇作業。如,小學四年級教學中,學完《Unit 5 How much is it ?》Let's talk部分,筆者給學生設計了三類作業:A類作業:學生可以自創情境,設計對話;B類作業:由學生自由組合表演文中對話;C類作業:能聽懂課文錄音,能流利地誦讀課文。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而且由學生自己選擇作業,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4.新課預習型作業
學習新知識對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難,預習型作業就是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為新舊知識架橋梁,從而減少學生對新知識的畏懼感。每一堂新課開始時,筆者都會給學生布置預習型作業。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My family》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前布置聽讀第二天要學習的課文內容,并給所學句子標注中文和給單詞標上音標,為本課的單詞和句型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讓學生通過電腦上網、圖書室查閱書刊雜志等方式,收集有關英文的資料,為本課學習作鋪墊,這大大降低了新知識學習的難度,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擴大了知識面。
三、結語
形式多變的的英語作業,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每次布置英語作業前,學生就會猜測筆者會布置什么樣的作業,而且有時學生還會提出他們更喜歡更新穎的作業形式,由于這些英語作業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又采取了他們喜聞樂見的形式,還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自我創新的機會,所以學生完成得很高興,很輕松,每次作業質量也很高的,學英語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
總之,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處于啟蒙時期,其教學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布置英語作業時,要以學生為主體,圍繞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從聽做、說唱、玩演、讀寫、視聽等多角度、多方位入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新意識等多種能力,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困境中走出來,主動完成作業,感受作業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在富有個性的學習中快樂地成長。
參考方獻:
1.http://wenku.baidu.com/view/9257acbbfd0a79563c1e7291.html
2.張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研究”,《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0年第4期
2.國家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3.英語課程標準研制組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 引導學生反思的空間點陣
下一篇: 新課程與高中數學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