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韶關大事記
序
玉兔回眸,粵北三江暉千里;金龍飛來,南嶺韶城錦萬重。
歲月如歌。當玉兔活蹦亂跳離我們遠去的時候,金龍又邁著矯健的步伐匆匆而來。
2011年,是令人難以忘懷的一年,是韶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年!
這一年,是韶關經濟綜合實力持續(xù)增強的一年。全市實現(xiàn)生產總值82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8萬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76.6%和77.5%。工業(yè)生產能力不斷增強,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3%。“雙轉移”工作連續(xù)三年獲得全省“雙優(yōu)”。
這一年,是韶關城鄉(xiāng)建設成效顯著的一年。老城區(qū)改造順利進行,芙蓉新城建設有序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廣樂高速公路建設進程加快,市到縣公路全面達到二級以上水平,鎮(zhèn)通行政村公路全面實現(xiàn)硬底化,北江航道韶關段通航標準和續(xù)航能力進一步提高,區(qū)域交通樞紐初步形成。生態(tài)建設持續(xù)加強,森林覆蓋率達到71.5%。
這一年,是韶關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的一年。公民道德宣傳教育及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市民道德素養(yǎng)和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各項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成績突出,成功創(chuàng)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城鄉(xiāng)公共文化設施日趨完善,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深入開展創(chuàng)建省教育強市工作,率先在全省山區(qū)市中普及15年基礎教育。
這一年,是韶關人民幸福指數明顯提高的一年。2011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260元,五年平均分別增長10.9%和12.8%,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這一年,是韶關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年。由韶關精心打造的大型交響聲樂套曲《中國之路》登陸廣州大劇院,在省城人民中引起強烈的反響。2011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jié)主會場在韶關成功舉辦,展示了韶關旅游文化事業(yè)的雄厚實力和勃勃生機。
本年度《韶關大事記》,收錄了市委、市政府重要會議報告,記載了本年度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看今朝旖旎風光秀。辭舊迎新,我們心潮澎湃。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振奮精神、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務實創(chuàng)新,為實現(xiàn)經濟社會跨越發(fā)展、建設幸福美好韶關而努力奮斗!以創(chuàng)造更加輝煌的業(yè)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新一屆市領導名單
中共韶關市第十一屆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名單
書 記:鄭振濤
副書記:艾學峰 林耀明
中共韶關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共11名,按省委批復為序)
鄭振濤 艾學峰 林耀明 陳向新 張志才 段宇飛
賴日先 肖懷躍 李建華 許 紅(女)陳 波
中共韶關市第十一屆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副書記名單
書 記:賴日先
副書記:于莉莉(女)王德義 張立江
中共韶關市第十一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名單
(共9名,按省委批復為序)
賴日先 于莉莉(女)王德義 張立江 覃 崢(女)
黃光明 謝 斌 葉遠軍 翁良方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公告
(第一號)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12年1月11日依法選出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
主 任:鄭振濤
副主任:李石保 林平杰 楊小明 徐紫玲(女)張 平 王青西
秘書長:江少強
委員(27名,按姓名筆劃為序):
于莉莉(女)王東明 王劍蘭(女) 邢 麗(女) 朱光華 劉偉輝
巫育明 李軍前 李志斌 李志新 楊日葵 何傳國
張紅偉 張建華 陳早霞(女)陳建平 陳紹球 陳 曦
鄭佳樹 徐 新 黃其振 梁麗芳(女) 彭和躍 傅時大
曾旭源 曾慶根 潘 穗
現(xiàn)予公告。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
2012年1月11日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公告
(第二號)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于2012年1月11日依法選出:
市 長:艾學峰
副市長:段宇飛 蘭茵(女,畬族) 尚偉 鄒永松 孔云龍 李安平
現(xiàn)予公告。
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主席團
2012年1月11日
政協(xié)韶關市第十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名單
主 席
李 飛
副主席(共8名,按省委批復為序)
王偉陽 貝抗勝 何偉青 劉大濟 王乙未
鄧建華(瑤族) 林 嘉(女) 張文銘
秘書長
陶學權(壯族)
常務委員(共67名,按姓氏筆畫為序)
于文濤 王曉梅(女)王碧安 鄧麗燕(女,瑤族)鄧麗霞(女)
龍安生 盧春燕(女)盧德基 葉 緯 成紹強
呂志玲(女) 朱蘭高 朱貴平 劉素云(女) 關山雪
許明昆 許紹奔 蘇勝芳 李步德 李燦東
楊應滿 肖勇生 吳 斌 吳樹達 吳楚峰
何新文 鄒喜作 沈妙光 宋良鋒 張 莉(女)
張從真 張立江 張紅娟(女)張濟民 陳少夢
陳達豪 陳如雙 陳應華 陳耀宇 范雪珊(女)
林典來 林煒東 林柱育 歐陽翰 羅元月
羅偉明 鄭楚杰 胡列峰 胡保平 胡湘泉
鐘 曦(女) 駱海斌 顧光榮 黃 挺 黃頌華
曹俊哲 梁灼林 釋傳正 曾 崢 賴佩養(yǎng)
雷為有 詹三毛 蔡紅燕(女) 黎宏照 黎啟民
顏吳余英(女)戴經國
新一屆政府組成人員
韶關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任命的名單
(2012年2月29日韶關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通過)
任命劉衛(wèi)東為韶關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任命胡書臣為韶關市發(fā)展和改革局局長;
任命鐘裕榮為韶關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
任命曾風保為韶關市教育局局長;
任命張才明為韶關市科學技術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地震局)局長;
任命趙衛(wèi)東為韶關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
任命李安平為韶關市公安局局長;
任命張立江為韶關市監(jiān)察局局長;
任命龍勇文為韶關市民政局局長;
任命周正祥為韶關市司法局局長;
任命林嘉為韶關市財政局局長;
任命溫新才為韶關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任命劉杰為韶關市國土資源局局長;
任命張中堅為韶關市環(huán)境保護局局長;
任命梁韶靈為韶關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局長;
任命謝天友為韶關市交通運輸局局長;
任命馬水源為韶關市水務局局長;
任命李衛(wèi)忠為韶關市農業(yè)局局長;
任命郭先桂為韶關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局長;
任命何正平為韶關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
任命鄧小杰為韶關市衛(wèi)生局局長;
任命鄧陽秋為韶關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局局長;
任命凌振偉為韶關市審計局局長;
任命林嵐為韶關市外事僑務局局長;
任命劉德泉為韶關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主任;
任命何著東為韶關市體育局局長;
任命潘萌為韶關市統(tǒng)計局局長;
任命劉偉聰為韶關市物價局局長;
任命羅育平為韶關市林業(yè)局局長;
任命吳建文為韶關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
任命李曉林為韶關市旅游局局長;
任命許險峰為韶關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局局長;
任命周偉源為韶關市城市綜合管理局局長;
任命高冬瑞為韶關市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局長。
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十二屆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xié)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07至2011年,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xié)的監(jiān)督支持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著力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戰(zhàn)勝嚴重自然災害,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規(guī)劃和十二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十二五”規(guī)劃開局良好,各項建設取得了新成就。
一、著力提高經濟發(fā)展質量,改善民生成效顯著
2011年,全市實現(xiàn)生產總值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2%(預計數,下同),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第二產業(yè)增長14.4%,第三產業(yè)增長11%。三次產業(yè)比例由2006年的14.4︰46︰39.6調整為2011年的13.8︰42.7︰43.5。人均生產總值2.8萬元、比上年增長11.5%,五年年均增長13.4%。民營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2.7%。縣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9%,占全市比重比2006年提高6個百分點、達49%。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3.9億元、增長18.9%,五年增長1倍。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五年年均分別增長13.1%和18.8%。各類市場主體突破10萬戶,五年新增3萬多戶。
2011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8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6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8%和14.9%。市區(q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低于全國全省水平。全市財政民生支出比重超過60%,比2006年提高6.6個百分點。五年來,我市《婦女兒童發(fā)展規(guī)劃(2001-2010)》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市政府承諾辦好的44件實事基本完成;基本建立公共就業(yè)服務體系,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26.8萬人,城鎮(zhèn)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18.9萬人。2011年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為2.62%,“零就業(yè)家庭”戶數實現(xiàn)動態(tài)歸零。實行新農合、新農保、城居保等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覆蓋城鄉(xiāng)各種從業(yè)人員、惠及各類群體的養(yǎng)老保險和醫(yī)療保險體系。企業(yè)退休人員人均養(yǎng)老金比2006年翻一番。社會救助、慈善公益、殘疾人事業(yè)和老齡事業(yè)加快發(fā)展。五年來,共救助受災群眾211.1萬人次,幫助災民重建住房8511套;54.6萬人次享受低保待遇,發(fā)放醫(yī)療救助金救助13.4萬人次,2.8萬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接受高中階段教育;辦理法律援助案件6035件,建成保障性住房5581套,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任務。啟動了原曲仁礦棚戶區(qū)改造一期工程。扶貧開發(fā)“雙到”工作實現(xiàn)三年任務兩年基本完成。3.3萬戶貧困戶、12.9萬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2500元以上的脫貧標準,分別占總數的87.9%和89.6%,352個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萬元以上。貧困地區(qū)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造血”功能顯著增強。
上一篇: 2013年韶關大事記